第856章 克伦威尔的援军(第一更,求订阅)(1 / 2)

“咚、咚……”

鼓声在空气中回响着,在鼓声的引领下,一支差不多足足有一万余人的队伍沿着道路南下,这支队伍中既有骑兵、也有炮兵,但更多的是肯定是火枪兵,十年前,当东方的新型燧发枪传播到欧洲之后,就迅速的掀起了一场革命。可靠且轻宜的燧发枪以及纸包定装弹很快就取代了火绳枪。

甚至新模范军正是凭借着新式的火枪在苏格兰击败了国王军。当然,在历史上他们也击败了国王军,有了新式武器的加成后,效果更好。

而现在,这支从苏格兰一路南下的军团,正是被克伦威尔寄予厚望的苏格兰军团,甚至,整个英国将希望寄托在苏格兰总督乔治·蒙克身上。蒙克早在1625年就在白金汉公爵手下打仗,基本上参加了英国历次对外战争,作为一名步兵团中校参加了1639年的主教战争,后来去镇压爱尔兰起义,内战爆发后回到英格兰加入保王党军队,1644年被国会军俘虏后关押在伦敦塔里两年,写了一本《政治及军事情况分析》。可能正是这本书,让他受到了克伦威尔的赏识,被任命为新模范军的少将。他曾一度被怀疑与保王党暗中勾结而被迫隐退,1650年苏格兰起兵后他又被克伦威尔启用,与苏格兰人作战。此后他在苏格兰作战屡建战功,镇压了大量保王党分子。英荷战争中,在罗伯特·布莱克重伤之后他接过指挥权,并最终带领英国海军赢得胜利,收获了巨大威望。英荷战争结束后,他于1654年回到苏格兰,镇压了保王党的又一次叛乱。蒙克在苏格兰的统治颇为成功,不仅彻底征服了苏格兰,还没有激起反抗。

在过去的几年里,蒙克一直在苏格兰经营着他的军团,他在军队中撤换了许多军官,在提升军纪的同时,又把他统御的这支部队经营得如铁桶一般,在接到克伦威尔的命令后,蒙克就率领着他的一万两千精锐,一路南下增援伦敦。

这支在苏格兰身经百战的军团,无疑是克伦威尔手中的王牌,甚至肩负着英格兰的命运,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而对于乔治·蒙克来说,他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前往伦敦,击退那些中国人。

“中国人……真不知道,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引发的。”

骑在马上的乔治·蒙克自言自语道。

“将军,没有任何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所有的情报都只是提到,我们在普林茅斯与他们发生了冲突,然后中国人就闯进了泰晤士河,摧毁了我们的舰队,烧掉了伦敦……”

小威廉的回答,让乔治·蒙克皱紧了眉头,战争进行到现在,甚至都不知道战争爆发的理由?

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其实,这倒也谈不上荒唐。克伦威尔之所以不愿意宣传战争爆发的理由,一来是因为他不希望外界知道——战争的原因是因为《航海条例》所引起的“误会”。而这种误会伤害到了中国使团的颜面,所以中国使团才会报复。

天朝的颜面很重要,克伦威尔同样也看重自己的颜面,其实,他并不知道,天朝的面子或许重要,但是英格兰只不过是一头撞上门来的“鸡”而已。

就是杀鸡给猴看的鸡罢了。至于猴子,当然是欧洲各国了!

对于远道而来的大明使团来说,他们有必要在欧洲“表演”一番,用强硬的军事打击,去告诉欧洲各国——什么是天朝的强权!让他们习惯和大明交道,在大明的条件和语境环境下,和大明打交道。

无论是什么理由,最终,大明都会用某一个国家来重新树立欧洲各国的“外交观”,只不过英格兰自己一头撞了过来,然后成为了一个“牺牲品”,仅此而已。

对于这一切,无论是乔治·蒙克也好,克伦威尔也罢,他们都是无从得知的,他们甚至主动的响应着大明的“需要”——调兵遣将抵抗天朝的进攻。

为了打击中国人,克伦威尔甚至动员了驻扎在爱尔兰的军队,并且从全国十一个军区抽调了军队,加了乔治·蒙克的军队,最终聚集在伦敦的军队,足足超过5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