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节 滨海工业区(1 / 2)

大国崛起1900 狂人阿Q 3676 字 1个月前

而且洋人在中国开矿,总伴随着各种威胁手段,比如强迫抢夺矿权等等,让清朝官员跟洋人合作十分抵触。

杨潮道:“臣只办厂,不开矿。不办厂,则无利,办厂尚能分利。”

载沣叹道:“洋人多事,且蛮横无礼,若允洋人参股,必与民争地、争利,若有冲突,岂不又是祸端。”

洋人在中国办厂已经不罕见了,上海就有不少洋人的纱厂、缫丝厂,而中国人也终于学着办理,这就是带动作用,可是重工业中国自己的力量还办不起来,不提其中投资高昂,技术也不具备。

而且洋人在中国办理重工业的意愿本就不高,他们只想搞一些见效快的产业,捞一把快钱就走,因此集中在轻工业和矿业中。

至于重工业只能自己办,但是最好能引入洋股,引入洋人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否则至少还得积累很多年,民国时期工业之所以有黄金十年,除了国际形势外,还有就是人才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该到了喷薄的时候了。

但杨潮不想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就希望有一个不错的重工业基础。

可是如果不让载沣放心,载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可载沣担心洋人跟华人争斗,若是洋人大量进来,自然会引起麻烦,洋人又有治外法权,很容易受到袒护,民间积怨就会起来,所以这真的是一件麻烦事。

除非能将洋人隔绝开,比如让德国人在青岛办厂,可是那样就失去了控制力,杨潮却又不太放心。

将洋人隔开?

杨潮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在盐碱荒滩上建工厂!”

杨潮沉声说道。

“其一,则可隔绝华洋两界相争;其二,又可引进列强实业。”

这个理由很好,在海边那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不占用老百姓的耕地,跟洋人在哪里办工厂看似两不相侵,载沣的眼睛也亮了一下。

“我天朝海疆万里,海边盐地荒滩何止千万亩,若能加以利用不但能实业强国,又能增加税赋,不出十载定可强国,一展我大清天威。”

杨潮继续唱高调。

载沣沉思了片刻:“此法颇似周馥开济南、周村以制青岛之法,然更利我国,卿不愧精通洋务之名。”

山东巡抚周馥奏开了济南和周村两地为口岸,这是华人自办口岸,但同样招商贸易,华人洋人都能来开铺子,但是济南和周村两地开口岸,却不免干扰到这里百姓的生活,尽管也带去了发展,可是冲突也肯定有。杨潮提议的,在盐碱荒滩上办厂,基本上不跟百姓冲突,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不接触的,起码载沣是这样理解的。因此越听越觉得合理,至于收税的说法,他自动过滤了,因为实业发展到现在,在朝廷的心目中,就不是一个挣钱的买卖。

几乎没过一段时间,就有官员出来弹劾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糜费太重”,应予停办之类的调子。洋务运动中的企业,除了开滦煤矿这样的,基本上就没有挣钱的。至于张謇这样的兴办轻工业的民族商人,其实才刚刚起步而已,荣氏兄弟去年才开始经营面粉厂。这些先驱才开始小心的试探、尝试,载沣有这个认识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洋人办的厂子,都集中在租界中,谁能去收他们的税?

建立正规的对工业课税的制度,要到1931年创办棉纱、火柴、水泥等项统税才会开始,后来统税慢慢扩大卷烟、啤酒、棉纱、麦粉等行业。

杨潮道:“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当。只求尽微薄之力,辅佐皇上中兴我大清天朝。”

载沣一听,心里很美,谁不想当中兴之主啊,开国之君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后世君王顶多也就落个守成之君,而中兴二字,那尤胜于开国啊,那是力挽狂澜于既倒,重开天日的壮举。

有句话说的好啊,有圣天子然后有贤良忠臣辅之。

“卿不但是忠臣,亦是能臣。朕准卿所奏,行荒地开厂之法。”

杨潮是忠臣载沣自然也就是圣天子了。

“吾皇圣明!”

杨潮赶紧叩谢,此时感到腿有些麻了,万恶的跪礼啊,迟早要废了它。

然后愣了一下,场面冷清起来。

小成子支吾道:“杨大人该谢恩了。”

谢恩,谢什么恩?

赏赐黄马褂、朝珠、玉带啊。

杨潮连忙磕头:“臣叩谢天恩。”

之后领了赏,由一个小太监牵马,杨潮慢慢悠悠沿着紫禁城转了一圈。

回到皇宫,皇帝赏赐吃了一顿饭,两菜一汤,菜是一荤一素,汤是甜汤。

清朝皇帝赐宴都极尽精简,倒不是皇帝每天就吃这样,而是要鼓励臣工懂得节俭,康熙当年经常玩这一套,后代皇帝也就继承了下来。

吃完饭,出宫后,已经天黑了,黑牛、张国柱几人都在这里等着,马腾飞则去了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