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喽啰见同伴神经兮兮的模样,有些不耐烦地抬头望向四周,道:“哪有什么……”
话说到一半,声音就仿佛被卡住一般。
看同伴这种模样,另一人也抬头看去,不远处十多米高的塔吊上,似乎站立着一个人影。很难相信这深夜间会有人出现在那么危险的地方,喽啰带着不可置信地语气:“那是什么?”
话音落下,镜头切换。
全景镜头中,高高的塔吊顶端,一个穿黑色披风戴尖耳面具的背影站立在月色和灯光笼罩的夜幕中。
夹带着一种战斗般鼓点的配乐响起,那身影意识到自己被发现,微微俯身蓄势,直接从十多米高的塔吊上一跃而下。
放映厅内,一些毫无准备的观众不由发出了一声惊呼。
即使知道这就是蝙蝠侠,但,这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也太刺激了吧,人还能活吗?
这样的念头刚刚闪过,那身影背后的披风就哗然展开,呈现出一只巨大的蝙蝠状态,只是降落势头并没有太多减缓,转眼间就抵达地面,趁着下坠的冲势干脆利落地击倒了两个已然目瞪口呆的喽啰。
当观众还在为这个一气呵成的高空坠落惊险镜头赞叹时,那身影却没有停留,利索的一个脚踏接力攀上了集装箱顶,如同一道鬼影般向忙碌的人群冲去。
然后。
迹循着某种明显规划好的路线,如同一个刺客般清理外围哨探,逐渐攻入核心,伴随着越发紧张的配乐以及被发现后的混乱人群,干脆利落的击打,身影飘忽的纵越,鬼魅一般的欺身,随手拆碎的枪支,飞跃而出的人影。
枪声,人声,拳脚声,手雷的爆炸声。
长达四分多钟的战斗。
一气呵成。
酣畅淋漓。
转眼间,整个码头已经是一片狼藉。
当一个小头目在1v1的对战中毫无悬念地被击倒在地,摸索着捡起一把手枪挣扎起身,脸色狰狞地指着对面那个人影道:“你到底,是,什么东西?”
那人影面对枪口,终于带着某种嘶哑的变声低沉道:“蝙蝠侠。”
这么说完,一道寒光就飞了过来,准确击落小头目手中的手枪,铮然一声钉在不远处的集装箱铁皮上。
镜头拉进,定格在那只黝黑的蝙蝠镖上。
画面逐渐放大,扭转,音乐风格转变,‘batan’的标题出现在大银幕上,片头字幕开始。
放映厅内。
经历了刚刚五分钟的开头楔子,所有人此时终于舒了一口气。
“酷啊。”
一个声音甚至压过了放映厅内的片头音乐声,有些突兀地响起。
然而,放映厅内并没有人对这声音产生太多反感,因为所有人心中此时都是如此感觉。
太酷了!
蝙蝠侠出场时那一气呵成的高空跃下镜头就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一种惊艳的感觉,只是这一个镜头就让现场观众产生了一种这就应该是自己想像中的蝙蝠侠形象。
随后精心设计的打斗场面,更是颠覆了很多观众心中对好莱坞动作电影的定义。
原来搏击可以这样充满了干脆利落的力量感。
原来夺枪拆枪的动作竟然可以这么帅。
原来面对手雷还可以这样应对。
原来一对多的摧枯拉朽可以这么理所当然。
这就是蝙蝠侠啊。
似乎,这些酷炫到极致的动作镜头难道不应该放在片尾的最髙潮阶段吗?
现在全部出现在了剧情楔子中,那么,接下来还会有什么。
这么想着,放映厅内大部分观众的期待值都再次提升了一个等级。
内行看门道。
相比普通影迷,现场很多大咖电影人却是从这短短几分钟的楔子当中看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创新性电影技巧。
有些人甚至已经压抑不住心中的好奇和激动,要知道,只是蝙蝠侠从塔吊上跃下的那个镜头,就让很多电影人纷纷琢磨起这个镜头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楔子中的动作设计,更是让梅尔·吉布森、凯文·科斯特纳这些涉足动作电影的大咖心痒难耐。
如果自己的电影也能够拥有这样的动作设计水准,那会怎么样?
说起来,这些人的反应一点都不算意外。
影片前期长达几个月的筹备当中,西蒙截取了记忆中很多好莱坞经典动作电影精华中的精华作为参照,这些动作设计要比九十年代《黑客帝国》、《尖峰时刻》等等引发好莱坞动作电影革命的经典影片中的动作设计还要成熟,相当于直接将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水准从八十年代提升到二十多年后,自然会给所有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而且,这短短的楔子中还利用了很多创新的技术。
其中蝙蝠侠从高空飞跃而下的镜头,就完完全全是一个cg场景,西蒙当初也想过尝试过真人拍摄,最终因为其中的危险系数太高而放弃,而是将这个镜头交给了丹妮莉丝特效团队来负责。
丹妮莉丝特效团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进行了大量模拟物理场景的数据运算和细节改进,再加上夜色场景的掩护,这才达到了让西蒙满意的以假乱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