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好高骛远看时机(第一更)(1 / 2)

对地方行政方面,李易看大唐的官员,就没有一个真正合格的。

都江堰好不好?好!

张九龄修的路好不好?好!

解决了百姓的大问题,尤其是都江堰,按照朝代比较,比他那时的三峡工程都牛逼。

可是解决了大的方面,小的细节不能落下。

要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县一级属于大唐最下面的。

村镇一级,通常由地方百姓自己弄,大家族了,或者是县里指派。

县一级的领导,应该教镇子的领导怎么做,镇子的领导再教村子的领导如何办。

都江堰修得好,路修得好,许多百姓却觉得离自己很远。

最常见的想法便是: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过不能说有此想法的百姓就不对,他们其实只是考虑眼前。

这样的话,必须解决眼前的问题。

增加百姓收入,调动百姓积极性。

看张家村子,以前生活也不好,还有人惦记头李家庄子的葡萄。

现在葡萄放在那里,张家村子的人不但不偷,还要帮忙照看。

因为有钱了,不在乎那点葡萄。

曹云彬在听,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感觉找到了组织。

“李东主,我给你写信,你会回?”他不确定地问。

“我现在不就跟你说着呢么,你只要不在信里说没有用的奉承话,直接说问题,我保证给你回。”

李易觉得即便全大唐所有的县令每一个给自己写一封信,问当地如何发展,自己都能给出一个发展思路。

他知道当地的矿产、气候、地形。

现在有的物种,适合种植或养殖什么。

旅游与金融不考虑,能用的只有第一与第二产业。

若陆路、水路的路况皆不好,第一产业为重。

若相对路况好,要看周围情况,大家都能自己做的东西,周围不适合贩卖,需要去更远的地方。

“李东主,华州和同州那里的就不错,我渭南照着学,我准备让百姓大量种植红枣。

我们渭南的红枣好,主要是甜,而且我看过百姓家中的枣树,挂枣多。”

曹云彬像献宝一样把他的想法说给李易听。

他琢磨过很长一段时间了,认为种红枣好,百姓都种,哪怕是没有山,在门前种两棵大枣树也好啊。

李易微笑着听,听完问:“枣树怎么种?”

“枣核能种,还有根插。”曹云彬显然作过功课。

“其实还有扦插和嫁接,那么多少年可以挂果?”李易还是微笑着问。

“有个几年吧?”曹云彬不是很确定。

“你想在渭南种多少枣树?”李易继续。

“有山的把其他的树刨了种枣树,让渭南成为红枣之县。”

曹云彬握一下拳头,表示他有想法。

李易颔首:“咱们就算四年时间,挂果,但不到丰产期。

这四年当中看护枣树耗费多少精力?人工又是多少?

耽误的时间没有去做赚钱的事情,百姓家中缺钱怎么办?”

“啊?那个……可以慢慢种,一年种一部分,其他的时间去干赚钱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