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作为荷兰常驻伊斯坦布尔大使的威廉并不知道,大明使节被土耳其人扣压后,在欧洲引起了什么样的轰动,尤其是在大明的属国英格兰,消息传来时,在英格兰上下震惊不已的同时,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伦敦郊外的明租界。投向了贝尔法斯特湾。
根据《伦敦条约》的商定,英国将位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港永租给大明,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了大明泰西舰队的驻地。常年驻军多达万余人。
大明使节在伊斯坦布尔被关进监狱,使节遭受虐杀!
这一消息传到伦敦,传到欧洲的时候,在第一时间传遍欧洲,欧洲人无不是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注视着伦敦,他们在注视着大明对此会作出什么样的决定。
其实,他们一直在关注着大明,尤其是英荷战争爆发之后,他们更是希望了解,作为英格兰的宗主国的大明,会作何反应,但是大明驻英格兰总理大臣郑森的态度却是极其暧昧的。
在强调英格兰是大明藩属国的同时,又宣称大明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攻击英格兰本土,换句话来说——大明的底线就是荷兰不得进攻英格兰本土,否则,大明就会动手。
现如今,当明使被土耳其人扣留甚至虐杀的消息传到伦敦后,欧洲各国都在注视着伦敦明租界的总理大臣官邸。
他们都在看着笑话,不过这并不妨碍,在那座充满东方风韵的伦敦明租界的总理大臣官邸举行的舞会,每个周末——大明的一周,不是七天,而是六天,“吏五日得一休沐”这是从汉朝到隋朝就采用的制度,这个制度一直维持到宋朝。蒙元异族统治时取消了这一休息制度,在乾圣年间得已恢复。五天工作,第六天“休沐日”六天一周就成了大明的定例。
而和往常一样,每到周五,总理大臣官邸都会举行盛大的舞会。在过去的几年间,大明的礼仪不断的影响着英格兰,尤其是对于贵族的影响极大,在伦敦明租界设立,大明的饮食礼节传入之前,英国的贵族是用手指吃饭的,所谓的“刀叉”根本就没有它们的事。刀是用来切割大块食物的,而勺子是用来做酱汁或布丁的,总之一句话,他们自许“文明人”,可实际上还停留在“野蛮人”的阶段。在大明,那怕就是北方的“野人女真”也知道吃饭用刀子,而不是下手抓。
于是大明的餐具、筷子以及餐桌礼仪迅速在英格兰得已推广,包括喝茶等习惯也相应的受到贵族的推崇,至于“宴必舞乐”的习惯,当然,也是当仁不让的受到英格兰土老帽的欢迎。
当然习惯是互相影响,欧洲式的舞会交际同样深受大明官员的欢迎,而作为首任总理大臣的郑森,更是将其视为笼络英格兰贵族的交际工具。
对于伦敦的贵族而言,能够接到总理官邸的舞会邀请函,从来都是身份的象征,不过对于白金汉公爵小乔治·维利尔斯来说,他一直都是舞会必定邀请的客人。这天晚上,芳龄十五的凯瑟琳挽着父亲小乔治·维利尔斯的胳膊,一起走进了总理大臣官邸,参加今晚在这儿举行的舞会。
在明亮的电石灯下,官邸内外都像白天一样明亮,台阶上面的舞厅里,欢快的管弦乐声,不停地飘荡过来。
“你好,总理大人。”
又一次,在即将踏上台阶时,凯瑟琳在心里默默的重复着汉语,她已经学了两年汉语官话,也接受过舞蹈训练,但正式参加舞会,今天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这是她第一次登上伦敦的社交场所,也是最高级别的社交场所。所以一路上,她既兴奋又紧张,心不在焉的她心里七上八下。
现在同样也是如此,在将要进入官邸时,正迎面碰到一位年青的中国军官,他礼节性让他们父女先过,他的眼睛却望着凯瑟琳。今天的凯瑟琳一身娇艳的袒领襦裙,这种大胆开放的袒领襦裙,刚传入欧洲,就深受欧洲女子的欢迎。不用说,此时凯瑟琳的丰姿,把文明开化后英格兰少女的身姿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足以让这名年青的海军军官看得目瞪口呆。
当两人擦身而过,他下意识地多看了两眼,随后又愕然地向她背影投去一瞥。随即若有所思地用手理了一下身上的军装,然后走进了舞厅。
在简单的应酬之后,年青的凯瑟琳就和一群同龄的少女聚在了一起,她们都穿着款式相近的袒领襦裙。在那些女孩欢迎着她的到来,称赞着她今晚是多么迷人的时候,那个年青的海军军官已经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彬彬有礼的军官对凯瑟琳微微垂首时。凯瑟琳只感到一抹红云爬上了脸蛋。这个人的意思,不用问她也明白。而更出乎意料的是,海军军官脸上浮出一丝笑意,竟用一种带异样口音的英语,清楚地说道:
“能不能赏光跳个舞?”
很快,凯瑟琳和明国海军军官踩着优美的旋即,跳了起来。在跳舞时,她打量着这个年青军官的模样,他的相貌很英俊,尽管肤色给烈日晒得有点儿黑,但轮廓分明的他仍然非常英俊,比她见过的任何一个英格兰人都更加英俊。
这名海军军官,带着她在人群中迈着轻松的舞步。还不时在她耳畔,说些赞美之词。
面对这些温文尔雅的称赞,凯瑟琳在报以一丝羞涩的微笑的同时,她的心跳在加速,她发现自己似乎已经爱上了这名英俊的军官,对于年青的男女来说,舞会正是他们结识彼此的机会。
紧张不已的她,把目光投向舞厅的四周,想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她知道,这期间,这名军官的眼睛,一直在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终于,她把视线收了回来,然后用情意绵绵的目光迎上了军官的眼睛,这一瞬间,他们之间似乎闪现了一团莫名的火花。
他们就这么看着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