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不欢而散(2 / 2)

半个月一到,鱼不智准时飞到襄阳。

荆州府的“初步调查”,显然不会有什么结果,无非做做样子。

理由也充分:事情发生在八年前,燕氏庄园被武陵寇突袭攻破,家主一脉青壮当场被杀,虽说其他家族及时赶到,迫使贼寇退走,燕氏小一辈活下来的也没几个。找不到有力人证物证,蔡氏又矢口否认,州府能怎样?

实际上,除燕姬被视为不详之人远走,留在襄阳的还有三名家主后裔,前几年先后因病或意外夭亡。由于看着都是自然死亡,蔡氏家主又曾被逼得立誓,不得再用阴暗手段对付襄阳家族,众人纵然有疑,也不好说什么。

换句话说,昔日燕氏家主一脉除燕姬还在,其他人都死绝了。

后来接掌燕氏家主的旁支,便成了受益者。新家主本该推动调查真相,但继任家主比较懦弱,忌惮蔡氏势力,且蔡氏受到襄阳家族联手仇杀报复,支撑不住,主动设法对受害家族变相补偿,那继任家主自认为拿了人好处,死的也不是自家这一脉,真追究也不会有结果,便认了命,不再追查真相。

事发数年,燕氏现任家主缺乏报仇意愿,荆州府调查结果自然不理想。

刘表不愿跟鱼不智有太多交道,而且查案子这种事,也轮不到州牧来,负责调查燕氏公案的是蒯良。半月之期满时,也是由蒯良负责接待鱼不智。

蒯良知鱼不智来者不善,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也只得硬着头皮周旋。好在他是豪族名士,待人接物极有礼数,说话更是滴水不漏,以三寸之舌,将荆州府敷衍的调查,吹成穷尽洪荒之力,意思是查不出来,不能怪州府。倒是武陵寇犯下恶行,荆州府必不姑息,已向武陵发出公文,严令近期调派郡兵对武陵寇发起征剿行动,以彰国法,以祭燕氏。

末了蒯良说,刘表对燕氏遭遇很同情,愿对燕氏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燕氏复兴。很明显,这是荆州府作出的妥协姿态,但这份妥协不白给,蒯良暗示,希望燕氏放弃对蔡氏的追究。

鱼不智耐着性子听完,冷冷道:“也就是说,燕氏讨不到公道了?”

“查无实证,如之奈何?”

蒯良语气依然谦恭平静,眼眸深处却掠过一抹愠意。他好歹是蒯氏当代家主,州牧帐下重臣,秩比不如太守,也没有在太守面前矮一头的道理。既然发现鱼不智不打算和平解决,蒯良也不会逆来顺受,弱了荆州气势。

鱼不智起身:“既如此,告辞。”

蒯良微笑如故:“不送。”

商谈不欢而散。

鱼不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蒯良独坐皱眉沉思。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见刘表和蔡瑁从侧厅屏风处转了过来,蒯良赶紧起身,对刘表作礼:“主公。”

刘表点头:“子柔,怎样?”

蒯良面色凝重:“有备而来,无斡旋可能。”

蔡瑁嘴角微微抽动,心情糟糕到极点。

荆州府内部同样有派系之争,襄阳蔡氏最大竞争对手,便是中庐蒯氏,为各自代表的利益团体,两家没少明争暗斗。但平心而论,蔡瑁对蒯良蒯越哥俩的眼光和识见是认可的。蔡氏通过联姻,陆续与太尉张温、沔阳名士黄承彦、以及刘表建立亲密联系,在荆州,外势无匹,却一直未能斗垮蒯氏,不难看出蒯氏兄弟能力多么出众。

蒯良认为无斡旋可能,对蔡氏显然是坏消息。

蔡瑁并不认为蒯良借机坑政敌。

首先,荆州府对鱼不智要求彻查往年公案之事定性,表面是蔡氏的事,但联系益州府刚经历的遭遇,有理由认为蔡氏只是借口,一如那陈留吴家,逐鹿领的最终目标可能是荆州府。既然如此,这次就不再是襄阳蔡氏私事,而是荆州府公事。上升到如此高度,政敌间如果再互相拆台,那不叫机灵,那是找死,以蒯氏的眼光和谋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次,蒯良这人讲究仁德,道德值很高,不象其弟蒯越那般喜欢用诈,藐良的话具备相当可信度。刘表让蒯良负责与鱼不智接洽,而不是蒯越来,附带说明刘表不愧是富有经验和智慧的政治家,权谋之术运用娴熟。

“观鱼镇东神情,恐不会善罢甘休。”蒯良担忧道。

刘表冷哼道:“兵来将挡,老夫可不是刘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