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儿世界贵女子11(2 / 2)

从白身的读书人,一步步到朝廷一品大员,他一直陪伴着对方,夫妻俩一起实现了人生质的飞跃。而这背后,是两人共同的努力拼搏,才拥有了后来的荣耀。

虽然选择了身在后宅,可他到底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的内宅妇人。

他过往学习到的知识给了他站到台前的底气、庄子瑜的支持让他有了展现的勇气,于是,辅助为官的丈夫、做点自己的生意,也不算全然浪费了曾经年少时那一番努力吧。对于庄家、卫姨娘,他也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有所回报。

他始终认为,这世上,哥儿的存在自有其定律的。就像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体,更妙的是,嫁娶皆由个人选择,一种多么自由的生物啊

哥儿选择嫁人有错吗当然不是。

哥儿本就能娶人、也能嫁人,何错之有。

那错的是什么呢,错的是哥儿嫁人后,一味地否决自己的过去,丧失了自我。就像告别了自己以往全部的人生,然后重新来过,把自己当成一个新生的女人过一生。

不是说那样不好,可终究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存在意义,接受并顺其自然,那才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更让他欣慰的是,他凭一人之力的影响,多少也算扭转了点世人对哥儿嫁人的偏见、也多少给了那些哥儿一点努力前进的方向吧。

偶尔能听见民间的传言,他也只会心一笑,这就很好了。

这一世,他不负庄子瑜、不负庄家、应该也不再负周念夏,一生无憾了。

我是外人视角的分隔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三十年过去,过去的往事也渐渐沉寂,尘封在历史的夹缝。

卢家的事,也只在那一寸之地留下点传说。传言是这样子的

京城有条梧桐巷里,巷尾最里边住着一户人家,那就是翰林院的卢大人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周围邻里之间的八卦对象。

这一家是夫妻俩婚后搬过来的,一夫一妻后来又生养了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本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庭,但是又总让人觉得,这家是有那么点不一样的。

邻里间都知道,这卢家是外地人过来的,还是卢家大人当了官后才在这儿定居,一住就是二三十年。在这期间,卢家大人稳稳当当做了二十多年的翰林院六品小官,养家糊口的开销全靠当家夫人的嫁妆出息。至于是当年考中进士就耗光了卢大人所有的才气、还是官场不得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也是因此,卢家大人都没好意思纳妾。

这本应当是很多女人羡慕的事情,可牵扯上了男人的面子上,外人就谁也不好当着两口子的面提这一出,只当是众人心知肚明的秘密。

好在两夫妻关系一直很好,没见闹出过什么矛盾,这才是叫人稀奇的。

不过,也有人说,这得亏卢家夫人的福运好。

虽然嫁了个没甚大出息的夫君,一辈子也没能做成多大的官夫人,可人家的大哥、哥夫那可都是有大出息的。

女人嘛,娘家有出息,在夫家日子才能过的轻松惬意。就这卢家夫人的生意,不也听说就是背靠娘家大树好乘凉。所以这卢家啊,说靠当家夫人活着总是没错的。

那卢家大哥,到后来升到了户部的三品官,当初也一同住过这梧桐巷的,可惜后来高升了、也就搬走了。只留下万年不动的卢家,一直驻扎在这,就如陆大人的官位。

再说那卢家二哥和二哥夫,更是不得了的传奇人物。

两夫妻在整个大晋朝都享有盛誉,男方庄大人是从地方官一步步升上来的,现在已经是吏部的一品大员,掌握整个官场的官员考核;夫人周夫人随时一个哥儿,可更是一个贤内助,据说在地方时配合庄大人出了不少利民利国的好主意,名声传遍整个j省,后来就连京城的吃瓜群众都多有耳闻。

这后续的影响就是,连带着整个大晋朝对选择嫁人的哥儿都多了几分正视。

可谓女人有女人的好,哥儿也有哥儿的好嘛,重点是要娶对人。

哦,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对这卢家有着两门那么显赫的亲戚、却仍然一直如此平凡的一声感叹罢了。

只翰林院间内部还流传着一个谣言,那就是在六品官位置待了一辈子的卢淮卢大人,其实是一个真正有学识的。

小道消息有传上面领导曾经多次有想要提拔他的意思,可人家楞是没有接受,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个小官,整整书籍、做做学问。

说是谣言,那自是没有什么人相信的,偶有见识过或相信的人,也只当那陆大人一届清流文人,不屑于这世俗的功名利禄罢了。

任是谁也想不到,真正的理由只是他自己的一番心意。

不过个人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高官厚禄还是小官日子不全都是自己过出来的,倒也无须他人来评议些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这个世界结束了,透了一点点,设定貌似恩会有点狗血。